作文大全zgpaoc.com

做一个有思想的行者

2021-04-21 议论文 点击:

思想昭示着一种生存状态,人,正是因为有思想才变得高贵和有尊严。帕斯卡说:“人是一棵会思考的芦苇”,以芦苇喻人,象征着人性的忍耐和坚毅。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为人师者,要想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棵会思考的芦苇,成为一位行走着的思想者。如何才能让自己闪耀着思想的魅力和光辉、成为一个思想者呢?我觉得要从这样几个方面做起:加强实践、注重积累、学会反思、探索科研。
一、“绝知此事要躬行”――加强实践
三尺讲台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教师的发展离不开课堂。新课标引领下的课堂同传统的课堂在理念上有很大的区别,它关注生命、生活、生态,它注重感悟、探究、体验、对话,它倡导培养思维、能力和灵性,因此,现代教学理念更加看重课堂教学的生成,生成是课堂上师生间一闪念所引发的某些值得感悟思考的问题,是生命课堂的体现,也是对多元化思维和个体的尊重。精彩的课堂生成既来源于教师丰厚的知识储备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更离不开教师对教学生活的发现和深刻的认识。作为教师,只有从实践出发,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自身的思想引领,才能欣赏到这种独特的风景,才能体会到为师的快乐与满足,也才能真正成为引领学生的“掌舵人”!
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注重积累
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催生了许多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真正成为教学改革的践行者,就要求现代教师要转换知识观和教育观,不断提高和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能力。教学是一种智慧,更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多动脑,不断观察,用心思考,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注意积累有效的学习方法、高效的教学语言、简约的教学途径。“制服小牛用再大的力气也不如一把青草的效果好”,草虽普通,并非易寻,因为我们需要的是鲜美的“芳草”。优美的语言,民主的氛围,简约的课堂,其实都离不开教师平时的经验积累。有了知识的积累之后,这样我们教师就可以对获取的知识信息闪念频频,联想翩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科学地运用知识信息的同时,创造出自身特色的全新知识信息,即积极进行课堂教学与教学研究
教师的积累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应局限在专业知识、公开课的教案、论文的积累,其实平时常记教学反思,教学随笔,不但可以练笔,也许不经意间就成了很有价值的教学经验。学生的试卷,作业,日记,小论文,实践活动记录、教学活动的照片,家长的反馈字条,教师的评语等等都可以是有价值的积累资料。
三、“学而不思则罔”――学会反思
当前,教育课程改革在新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各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创新和突破。新课程要求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即,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要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美国学者波斯纳(Posner)曾十分简洁地归纳出教师的成长规律“经验+反思=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能有什么改进。
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行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按照波斯纳的观点,教师反思的对象是教育经验。说的具体一些,就是教育理念、教育思维方式、教育行为方式等方面。而真正值得去作深刻反思的,应该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思维方式两个核心要素。因此,教师反思的对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理想地说,教师的任何教育行为都应该建立一定的理念基础之上。所谓有理念,就是对自己的策略选择和行为方式能够清晰地进行理念解释和行为描述,能够进行“为什么”的阐释。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也就是要结合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回答自己是怎样看待学生,如何设计和分解教学目标,怎样处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关系,甚至要思考自己与课程的关系等问题。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反思,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理念的掌握和思想的形成,不仅仅是通过培训、告诉而获得的,更主要的是通过反思逐步建构起来的。
二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理念的形式,观点是理念的内容,思维方式是支配行动的重要因素,我们怎样思维,就会怎样行动。在处理教育问题的思维方式上,我们往往容易在不知不觉中犯错误:单一性思维、封闭性思维、客体性思维等等方面的错误。人的最大的惰性是观念的惰性、思维方式的惰性。有时候要真正转变某种观念和思维方式,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只有通过反思,我们才能逐步意识到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思维方式的局限性,不断调整自己的看法,逐步改变看待与分析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才能真正实现观念更新。
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探索科研
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L.斯腾豪斯(L.Stenhouse)曾明确地指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建成一支专业情感深厚,教育理念先进,具有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与能力,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的 “专家型”、“学者型” 教师群体,是每一所学校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新课程环境中的教师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引导者,学习潜能的唤醒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在“研―做―思―提升”这样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探索学生内心的需求,探索情景教育的框架探索民主课堂的真谛,从而也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自上而下的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实验,这次改革是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它对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走进新课程,热情参与教学改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教学中,就要运用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活动,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吸取经验教训,走在教学改革的前列,只有自强不息的教师才可“行健”。
带着思想上路,带着思考上路,带着爱意上路,带着智慧上路,前行、攀行、飞翔,让我们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思想的教育者。


邱勇:做有思想的行者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7-07-10 邱勇


大学是现代社会的思想库,传承人类过往的文明,孕育人类未来的希望。大学是新思想的发源地,守护社会的核心价值,引领社会的发展进步。培育有思想的青年人,永远是大学的核心目标。在大学四年里所收获的青春果实中,最宝贵的就是你们逐渐形成的思想。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关键在于他有着怎样的思想。我们评论某人有思想,往往指他有自己的思考,尤其是有自己的观点。有思想的人不会失去目标、失去方向。有思想的人,内心是充实而丰富的。有思想的人,自有人格的魅力。

思想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成为有思想的人,应该是一个人的人生目标,但这个目标不可能在大学四年的时间里完成。思想的形成需要丰富的阅历,需要长期的积累,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们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提升自己的思想。

思想的形成需要广泛的阅读,需要深入的思考。阅读决定思想的宽度,思考决定思想的深度。你们要跨越知识的界限、文化的界限、时空的界限和自我的界限,在阅读中与智者先贤对话,在思考中与内心真我交流。读到一本好书,犹如结识一位好友,读那些能让人掩卷长思的书,会让你受益终身。在你们毕业之际,我想送大家一份礼物。这份礼物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先生于1928年至1952年在清华大学哲学系任教。《中国哲学简史》是他饮誉海内外的著作,是影响了许多人一生的经典。这本书中有一句话:“哲学,是对于人生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我希望你们不要因为碎片化信息的泛滥,而使自己的思想变得浅薄。我希望你们在阅读和思考中反思人生,冲刷思想的杂质,磨砺思想的锋芒。

思想的形成离不开人生阅历,离不开深入的思考。丰富的阅历是形成思想的基础和前提,阅历沉淀的过程也是思想形成的过程。没有引发行动的思想,不是真正的思想;没有高尚思想指引的行动,是渺小的行动。宋代思想家朱熹说,“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新闻学院肖亚洲同学喜爱阅读路遥、费孝通关于中国农村的作品。他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认识到没有“滚足泥土”,“纵有造福底层的愿望,也可能背离底层福祉”。他用三个寒暑假到晋西吕梁山区石楼县贫瘠、僻塞的村庄里,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形成了26万字的著作《厚土——一个清华学子对晋西农村的调查纪实》。真心希望同学们秉承实干的精神,让思想在扎实的行动中更加坚韧、更加强大。

生活可以平淡,思想必求高远。法国17世纪的思想家帕斯卡尔曾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我希望,你们在体察自然、感悟生命中提升思想的境界,在成就事业、开创未来中彰显思想的力量,在人生旅途上,做有思想的行者。
作者:邱勇,系清华大学校长,本文系邱勇在2017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转载自清华大学官网,有删改

编辑:华山

2017年07月10日 15:13:23  清华新闻网

相关新闻

图说清华

最新更新

做一个有思想的行者

http://m.zgpaoc.com/zuowenticai/57383.html


推荐访问:有关思想的议论文 做有思想的行者800